研究及發展成果

一、通識教育

現代中國共同「睇」:通識教育與國民教育計劃

簡介:此項目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本組織約148萬港元推行,為期十八個月。計劃夥伴為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計劃旨在整合通識教育科「現代中國」單元內容與國民教育概念,發展相關教材、教師專業培訓及支援活動,推動容納多元思維的國民教育方式,建立學生對國家事務的關懷和認同感以及對國家國情的多角度批判意識。

計劃網站:http://www.roundtable.com.hk/modernchina/index.html

「全球倫理與通識教育」計劃

簡介:此計劃由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主辦,Roundtable與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擔任合作夥伴。此計劃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約57萬推行。計劃根據孔漢思 (Han Küng) 提倡的「全球倫理」觀念,切入全球化的政治、經濟與宗教和平等議題,幫助學生從批判和多角度思考中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此計劃開拓並編輯通識教育「全球化單元」教材,並為夥伴中學提供一系列學生體驗活動,支援教學工作和深化學生對全球化危機的思考。

計劃網站:http://www.ied.edu.hk/crse/globalethic/index.html

二,德育、國民及公民教育

國民身份與國民教育講座系列

簡介:自《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掀起國民教育爭議後,應否開設國民教育科、怎樣或應採取什麼模式作為國民與公民教育的學與教策略,一直困擾教育同工。而國民身份認同乃教育局列舉為首要培育價值觀之一,在此一情勢下,德育及公民教育範疇裡推動此一價值亦同樣距步為艱。本講座系列及相關工作坊將從理性、學術和教育專業角度去審視此一課題,並邀請社會人士、學者專家、校長、老師以至家長代表等共同商議和參與討論此一爭議性教育問題,嘗試尋求可行的學與教策略。此計劃與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合辦。

三,藝術與文化教育

尋‧情‧香港:創意藝術與文化教育計劃

簡介:此計劃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本組織約28萬港元推行,為期六個月。合作機構為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計劃旨在透過閱讀、生活經驗與藝術創作的結合,促進青年對香港城市及社區發展的投入,並藉著藝術創造表達自己想法和保留種種的記憶與印象。本計劃希望青年能積極參與社區發展的策劃,造就香港擁有一個更具動感、質感、藝術和創造力的城市空間。

計劃網站:http://www.hkstory100.com

四、 城市與環境

「香港:可持續未來」通識教材暨教育平台

簡介:此計劃由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委託。由本組識負責設計教材及擔任教育平台首年營運機構。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擔任聯合機構。本計劃旨在為全港中學教師提供具體教學資源,從而協助學生了解及實踐環境保育。教材內容力求涵蓋新高中課程的要求和學習重點,闡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概念;並配合日常生活的環保案例加以探討,引導學生思考現時環境所面對問題和危機。

過往成品